▲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的核心科学家之一
使用原子弹的共识已经达成,下面就是确定哪几座城市将成为目标。早在这次会议之前,负责监督曼哈顿工程的格罗夫斯就已经组织科学家和战略分析家成立目标委员会,评估核打击的目标城市。格罗夫斯的要求是,摧毁这些目标将最大限度打击日本人的战争信心。此外还有一个要求,预定目标最好未遭受严重空袭,以便精确测算原子弹的杀伤破坏效果。
然而彼时的日本,有很多城市已经被“鬼畜”李梅的轰炸机队用燃烧弹蹂躏过了。后来京都之所以没成为目标,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是李梅的重点关照对象,已经被烧得一塌糊涂了。日本口中的“鬼畜”李梅,后来他还得过日本的旭日大勋章,这证明了一件事——想要日本听话,就要狠狠的修理它,越狠越好。
▲李梅
担任过国务卿的史汀生曾经到访过京都,对其历史古迹和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有着深刻了解。在他看来,如果要在战后控制日本,摧毁京都这样的文化名城是不合适的。他的理由看似充分,却无法说服格罗夫斯,两人为此争执起来。直到负责前线指挥的李梅将军提出用长崎取代京都,才化解了这场争议。
1945年7月15日,美国在本土试爆原子弹取得成功。军方的最后一丝疑虑消失,打击日本的计划开始加速。7月24日,由杜鲁门总统授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了对日核打击的作战命令目标确定为广岛、长崎、小仓、新潟。次日,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少将在华盛顿接到作战命令,对日投掷核弹的计划正式开启。
▲小仓古城
几天后,日本政府正式对波茨坦公告表示自己的态度。虽然后来有不少日本人认为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的态度是对公告置之不理, 但当时多数反法西斯各国认为是日本拒绝接受宣言。这样对日核打击的最后障碍解除。
此时,从本土运来的原子弹部件已经组装完毕。7月29日,随着斯帕茨将军到达关岛向李梅将军和负责组装原子弹的总军械师帕森斯上校当面下达作战命令,原子弹打击日本的计划开始进入倒计时。
▲因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这艘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号巡洋舰曾执行过运送原子弹的任务,也是二战时期美军损失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
▲日本人的噩梦B-29飞行堡垒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胖子原子弹的模型
▲原子弹轰炸后的长崎
原子弹打击让日本高层从狂热中清醒过来,随之而来的是苏联对日宣战更是让日本引以为傲的关东军被瞬间碾成渣渣。投降成为日本唯一的选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